2019年安徽省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与答案(一)
1 2019 年安徽省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与答案(一) (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庄子到底是谁?宋人郑樵在《通志·氏族略》中两次讲到,庄氏出于楚庄王,战国时有庄周, “著书号《庄子》 ”。郑樵遍读唐以前的书,广搜博引,写成《通志》二百卷。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中指出:“南北宋间记诵之富,考证之勤,实未有过于樵者。 ”因此他说庄氏出于楚庄王,是以唐 以前的谱牒文献为据的。 郑樵毕竟是南宋人,距离庄子已经千余年,对他的说法有必要回溯到《史记》 。 《史记·西南夷 列传》里面记载了一个人,庄 。庄 是楚国镇守西部的一个将军,他带兵到了云南滇池,后来秦 国将军白起占领了巴郡和黔中郡,阻断了他的归路,他就变成了滇王。司马迁写道:“始楚威王时, 使将军庄 将兵循江上,略巴、黔中以西。庄 者,故楚庄王苗裔也。 ”班固《汉书·西南夷两粤朝 鲜传》也沿用了这个说法。司马迁在这里无意中透露了破解庄子身世之谜的线索——楚国庄氏出自 楚庄王,庄子应与庄 一样是楚庄王之后,可能出自不同的分支。这一点跟《史记·庄子传》中称庄 子为“蒙人”(“蒙”为庄子出生地 )而不标示“宋” ,结尾处补记楚威王派使者聘请庄子,在认证庄 氏的国族上,有着互动互补的潜在契合之处。二者又与《通志·氏族略》形成了一条有效的证据链。 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之一, “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 ,他将楚国的势力发展 到了靠近洛阳一带,在东周都城洛阳郊外搞阅兵仪式,问周鼎的小大轻重,征服了北方几个小国。 楚庄王的直系传承王位,就是楚王,他的旁系在三代以后就可以用他的谥号作为姓氏。问题是从楚 庄王到庄子,过了二百多年,应是八代以上,庄氏家族已经是一个很远的贵族。 既然庄子是楚庄王之后,为何会居留在宋国?考证这个问题,要从楚威王派人迎接庄子的材料 入手。在楚威王初年(公元前 339 年) ,庄子大概 30 岁,从这个时候往前推 40 多年,出了一个重大 的事件:吴起变法。楚悼王用吴起变法开发了江南地区,洞庭以南的地区都成了楚国的疆域。吴起 “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 ,三代以上的贵族是不能世袭的,要 去充实新开发的土地。这把那些老贵族得罪透了。楚悼王一死(公元前 381 年) ,这些贵族就造起反 来,攻打吴起。吴起是军事家,他就跑到了灵堂里,趴到楚悼王的尸体上。这些贵族大闹灵堂,乱 箭射死了吴起,自然,也射到了楚悼王的尸体。按照楚国的法律, “丽兵于王尸者,尽加重罪,逮 三族” 。所以楚悼王的儿子楚肃王继位之后,灭了七十多家。庄氏家族应该就是受到此事的株连而 逃亡的。要是我们对战国的地理形势比较了解的话,就知道宋、楚之间,是墨子弟子们的根据地。 比如墨者巨子孟胜,与楚国阳城君相好。阳城君参与射杀吴起事件而逃亡后,墨家巨子就为他守卫 2 阳城封邑,自然也会将楚国同案要犯偷偷送到宋国。庄氏族人逃到宋国十几年之后,才生下了庄子。 (选自 7 月 22 日《光明日报》 ,有删改) 1.针对“庄子到底是谁?”的问题,下列说法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郑樵在自己所撰写的《通志·氏族略》中提到庄周是战国时人,出于楚庄王,写的书是 《庄子》 。他的观点以唐以前的文献为依据。 B.司马迁的《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了庄 的故事,认为“庄 者,故楚庄王苗裔也” ,庄 子所属的家族也是楚庄王的一个分支。 C.司马迁在《史记·庄子传》中,称庄子为“蒙人”而不称其为“宋人” ,是因为庄子出生于 宋国的“蒙”这个地方,而庄子不是宋国本国人。 D.班固在《汉书》中沿用了司马迁的说法,补记了楚威王派使者聘请庄子的事情,从另一个 角度支持了司马迁的观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 A.庄子为什么姓庄?楚庄王的旁系在三代以后就可以用他的谥号作为姓氏,因此,庄子极有 可能就是楚庄王苗裔。 B.楚庄王“一鸣惊人” ,将楚国的势力发展到了靠近洛阳一带,征服了北方几个小国。庄子所 属的家族很有可能就是这时候到宋国的。 C. “有着互动互补的潜在契合之处” ,是指司马迁关于庄 的记载与《史记·庄子传》中关于 庄子的记载有着互相补充的作用。 D. “废公族疏远者” ,吴起的变法,开发江南之地,让不能世袭的贵族去充实新开发的土地, 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庄氏家族的分布范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郑樵广泛阅读唐以前的著作,又考证勤奋,写成了《通志》 ,并得到《四库全书》编者的肯 定,因此他的观点,应该不是妄加猜测,而是有一定的根据的。 B.从楚庄王到庄子,相隔应该有八代以上,所以即使庄子所在的庄氏家族是楚庄王的后代, 这个家族在楚国也已经是一个很远的分支了。 C.作者在文中列出了一系列证据,使之形成证据链,对庄氏家族、庄子的渊源传承进行了分 析,明确了庄子的出身和历史地位。 D.在吴起被射杀事件发生之后,庄氏家族可能借助了墨家弟子的帮助,才逃到宋国,而在宋 国居住了十多年以后,庄子才出生。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幽人苏家桥 土家野夫 3 幽人之谓,语出易经履卦——履道坦坦,幽人贞吉。孔颖达疏解为“故在幽隐之人,守正得 吉” 。此即谓仅仅是幽居岩户还不能唤作隐士,还必须践履大道,守正不阿才行。 当世江湖林泉俱为国有,隐逸的客观条件已然无存。然则内心像幽人一样生存于此俗世的人, 其实尚未绝迹。以此衡之友侪,苏家桥兄庶几近之。 其人好读书,尤擅于旧学;初时痴迷于魏晋,故言行风度颇类于竹林人物。既有拔剑四顾的 自雄,也多穷途而哭的绝望。然则哭笑歌行之内,却是心底的悲悯和温良恭让。某夜深雪覆盖寂寂 小城,除夕将至,我与他醺然还家,路遇一老丐蜷缩某机关门前。他拉着我上前询问,老丐曰当年 水灾,其家颗粒无存,只好年关进城行乞;言毕泣下。老翁勾起我们各自童年颠沛的记忆,顿时三 人抱头痛哭于当街;我们倾尽囊中散银,再三拱手揖别。那是八十年代初的中国,社会恍惚还残存 这样一点古风。 那时,他在故乡利川一乡镇中学教书。他的授课别具一格。经常兴致所至,便抛开教科书大 谈某些课文的拙劣。然后从怀中掏出我们诗社的地下油印诗刊,给孩子们开讲其中的佳妙。他的课 堂,我称之为“茶馆式教学” ;经常组织孩子们自由讨论,他只负责启发思路并偶尔参与评判。最 初校长颇为忧虑,不免有些讽谏之词;哪知年年期末会考,他的科目却往往拔得头筹。再后来,则 谁也不敢不刮目相视了。 1988 年,我再次毕业分到海南。回山辞别,那时他也调到了州府某中专任教。他从利川送我 到恩施,过家门而不入,又陪我坐货车到武汉。想到旅途迢遥,孤乘无趣,他遂陪我火车到湛江。 还是不忍看我独行远引,又颠沛到海安;最后干脆一帆渡海,万里相送到了海口,次日才又独自踏 上漫长归途。那时我们都是囊无余钱的人,这样的友道深情,不啻于桃花千尺矣。 后来,中文系毕业的苏家桥,竟然成为了银行的经济师;终于步入了他日渐安稳的中年。行 长曾经是其父一手栽培的旧部,他的同学也多已成为州里的要员。唯独他坚持不党不群,身于经济 时代的洪潮浪底,凭手艺悄无声息地枯澹生活着。 他现在是银行唯一最老资格的科员,独往独来,绝不逢迎于任何上司。单位福利甚好,时常 瓜分蔬菜水果;他总是在一众挑拣离开后才去看看,倘有残余便随兴取一点回家。他完全与世无争, 且幽默豁达,与人为善,自然便成了众人欢喜的怪物。大家戏称其为行长,就是面对真的行长,他 也一样朗声模拟官腔应诺。领导知其向无野心,不以为忤,同事则暗佩其浑无体制之俗。 他若宿酒未醒,午餐兴致好时,会在食堂把领导叫来陪坐。故意问:你们是党员吧?领导茫 然点头。他又问:读过《共产党宣言》 《资本论》吗?领导赧然摇头。他会笑着说:那我来给你们 上上党课吧。领导只当他是嘻哈疯癫之徒,不以为意,也就顺便听他倾倒满腹掌故。他可以口若悬 4 河地从马恩开讲,从国际共运扯到列宁的国家与革命,老布与托派的区别,斯大林与毛泽东的同异, 一直讲到领导瞠目结舌为止。 苏家桥日夕坐拥书城,是鄂西不多的藏书小家之一。他腹笥深厚,笔锋暗藏,乃吾侪之中最 先泡网的虾客。但他从不投稿梓世,更不以本尊现身,乃至迄今知其何人者无几。 他亦新旧文体悉能熟练操刀者,散文之淡雅且冷幽默走丰子恺一路。苏家桥的旧诗词功底也 非同寻常,其文白夹杂苦笑冷嘲,则酷似聂绀弩杨宪益一辈之披风刀法。当年我在槛中时,他曾遥 寄《贺新凉》一阕,词曰—— 别后相思久。点支烟,挑灯枯坐,吃杯烧酒。江上飞寒风且大,未晓冬衣可有。怕只怕,杜 郎穷瘦。一别经年何日见,偶回来欲语兄寻走。思往事,空垂首。 外头过活兄安否?待书来,看它几遍,莫教离手。自是危楼休独倚,怕说吹箫屠狗。但记取, 死生师友。留得故园三分地,俟功名料理归田后。我与汝,再相守。 许多年来,我曾经为他扼腕而惜,总认为以他的才华品性,埋没深山是一种浪费。现在,我 开始慢慢领会他那种生活的自适了。自古读书人多要为“出”与“处”的矛盾而纠结,多半是在出 而未果的情形下,再选择做一个处士。而他却是,从青春时代开始,就早早放弃了他在尘世的一切 有为,选择了这种不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方式。 东坡词谓: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每念及此,我就想起他那时隐时现在故乡人丛中, 无人曾识的面容。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文章开篇引用易经和孔颖达的注疏,点明了“幽人”的涵义,为后文读者理解苏家桥的性 格特点和人生选择提供了依据。 B.苏家桥宿酒未醒,强拉领导听他讲党课,一直讲到领导瞠目结舌,说明苏家桥虽然平时不 争不抢,内心却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幽愤。 C.文章完整转录苏家桥写给作者的《贺新凉》一词,不仅展现了苏家桥深厚的古诗词功底, 也体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D.对于友人苏家桥的满腹才华和名士风度,作者是赞赏有加,但是对友人“不求上进”的人 生选择,作者曾经是难以理解也不认同的。 5.苏家桥被作者称为“幽人” ,文中他“幽人”的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全文进行赏析。(6 分) 5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7~9 题。 中国进入“新穷人”时代 汪晖 按照户籍统计,现在有 2.4 亿从农村移民城市的打工者,伴随着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这一打 工群体正在从拥有一点农村土地的半无产阶级化的工人群体向无产阶级化的工人群体过渡。这一新 工人群体是经典意义上的穷人,同他们一道诞生的是那些曾在社会主义时期占据着特殊地位但如今 衰落了的工人阶级,他们从具有某种主体地位的城市阶层迅速滑落至失业者,成为城市贫民。较之 20 世纪的工人阶级,新工人群体的人数与规模要庞大得多,但这一群体在政治和文化领域却几乎 没有自己的位置,以至于他们究竟是一个阶级还是阶层至今仍然是学者们争论的问题。 而今,一种不同于上述经典意义上的穷人的“新穷人”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例如廉思在发表的 著作中描写的青知“蚁族”:他们大学毕业,聚居于城市边缘或中心,拥有一定的工作和收入,却 在消费社会的碾压下辗转反侧。用陈国战的话说, “‘新穷人’大都受过高等教育,工作于高档写 字楼,外表光鲜亮丽,对自己的白领身份有很高的期待和想象” ;但“在工作的枯燥程度上和收入 水平上,他们都已与蓝领工人没有实质性的区别” 。与物质上的消费不足相伴随的,是所谓“精神 贫困” 、价值观的缺失等。如果说经典意义上的穷人是资本主义经济生产过程的产物,那么“新穷 人”则是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的伴生物,但他们同样是资本主义经济从工业经济向金融资本、从实 物经济向虚拟经济过渡过程中的产物。我们可以预期的是:这两者之间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重叠地 带。 如果仅仅从消费的角度看待“新穷人”就有可能忽视了这个群体的政治能量。与欧洲和美国在 去工业化过程中诞生的“新穷人”有所不同,中国的“新穷人”萌芽于社会主义体制向后社会主义 体制的转变过程之中。但与欧洲和美国的状况相似,这一群体是新兴媒体的积极参与者,显示出较 新工人群体强烈得多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动员能力。过去,我们不难在阿拉伯的反抗运动、美国占领 华尔街的运动和莫斯科的街头示威游行中看到“新穷人”的身影,如今,中国的“新穷人”也异常 活跃,从微博和各种网络传媒直至纸面媒体,其话题遍及各个社会领域。但中国“新穷人”的身份 似乎更不确定, “新穷人”身上的政治潜力也是一个有待探索的领域:他们是不满的源泉,却又未 能展开全新的政治想象;他们在消费不足中幻灭,却又不断地在生产着与消费社会相互匹配的行动 逻辑。 对于新工人群体而言,由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遗产,他们与乡村的联系仍然维系着。就 6 “新穷人”群体而言,他们是市场扩张中拥有一定教育背景的、怀抱上升梦想的、消费不足的群体, 他们对个人权利及其相关变革十分关注,与这个正在生成中的新的社会经济体制的基本价值观没有 根本性的冲突。恰恰是在媒体高度发达的当今时代,分隔现象日趋严重,在新工人群体与“新穷人” 之间难以产生真正的社会团结和政治互动,从而也无从通过团结或互动产生新的政治。不过一切才 刚刚开始,离真正的戏剧还有一段距离,各种新因素迅猛涌现,规模空前,它们预兆着一个正在降 临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新工人、 “新穷人”将是历史变动的重要力量。 7.下列选项中关于“新穷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拥有一定的教育背景,心怀期待和上升梦想,与蓝领没有实质性差别的白领阶层。 B.是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的伴生物,同时也是资本主义经济转变发展时期的产物。 C.消费能力有限,也未能展开全新的政治想象,但不能否认其在政治上存在潜力。 D.对社会有不满,但与正在生成的社会经济体制的基本价值观没有根本性的冲突。 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新工人群体尽管已经失去了土地,但他们仍然与乡村维系着联系,是经典意义上的穷人,并且 与“新穷人”存在一定的重叠地带。 B.城市里的穷人包括新工人群体、从具有某种主体地位的城市阶层滑落至失业者并成为城市贫民 的衰落的工人阶级和“新穷人” 。 C.中国的“新穷人”和欧洲、美国的“新穷人”诞生背景不同,但都不难在反抗活动或者示威游 行中找到他们的身影。 D.新工人群体和“新穷人”虽然都是穷人,但他们之间可以产生社会团结和政治互动,通过团结 或互动产生新的政治。 9. 与新工人群体相比, “新穷人”存在着诸多不同。请列举出三点。(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杨泰之,字叔正,眉州青神人。少刻志于学,卧不设榻几十岁。庆元元年类试,调泸川尉,易 什邡,再调绵州学教.授. 、罗江丞。吴猎谕蜀,泰之贻书曰:“使吴曦为乱,而士大夫不从,必 有不敢为;既乱,而士大夫能抗,曦犹有所惮。夫乱,曦之为也;乱所以成,士大夫之为也。 ”改 知严道县,摄通判嘉定。白厓砦将王壎引蛮寇利店,刑狱使者置壎于法,又罥絓余人当坐死。泰之 7 访知夷都实迩利店,夷都蛮称乱,不需引导,固请释之,不听,乃去官。宣抚使安丙荐之曰:“蜀 中名儒杨虞仲之子当逆臣之变勉有位者毋动言不用拂衣而去使得尺寸之柄必能见危致命”召泰之赴 都堂审察,以亲老辞。差知广安军,未上,丁父忧。免.丧. ,知富顺监。去官,以禄禀数千缗予 邻里,以千缗为义.庄. 。知普州,以安居、安岳二县受祸尤惨,泰之力白丙尽蠲其赋。丙复荐于 朝,召赴行在,固辞。知果州。踦零钱病民,泰之以一年经费储其赢为诸邑对减,上尚书省,按为 定式。民歌之曰:“前张后杨,惠我无疆。 ” 张谓张义,实自发其端,而泰之踵行之。理宗即位, 趣入对,言:“陛下以直言求人,而以直言罪之,使天下以言为戒。臣恐言路既梗,士气益消,循 循默默,浸成衰世之风,为国者何便于此?”上奇其对,以为工.部.郎中。其后言事者相继,无 所避忌,自泰之发之。诏直宝谟阁、知重庆府。为书以别丞相曰:“宰相职事,无大于用人有道, 去自私之心,恢容人之度,审取舍之择而已。 ”至官,俗用大变。主管千秋鸿禧观,卒。 (节选自《宋史·杨泰之传》 )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蜀中名儒杨虞仲之子/当逆臣之变/勉有位者毋动言/不用/拂衣而去/使得尺寸之柄/ 必能见危致命/ B.蜀中名儒杨虞仲之子当逆/臣之变/勉有位者毋动/言不用/拂衣而去/使得尺寸之柄/ 必能见危致命/ C.蜀中名儒杨虞仲之子/当逆臣之变/勉有位者毋动/言不用/拂衣而去/使得尺寸之柄/ 必能见危致命/ D.蜀中名儒杨虞仲之子当逆/臣之变/勉有位者毋动言/不用/拂衣而去/使得尺寸之柄/ 必能见危致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教授古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现指在高校任教职称较高的老师。 B.免丧是指皇帝格外开恩,特别允许官员在守孝期未满时,脱掉为父母守丧的丧服。 C.义庄指置买田地设立村庄,收租以赡养族中贫困的百姓,义庄是族人共有的财产。 D.工部是古代负责营造工作的官署,其职责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部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8 A.杨泰之能吃苦,有个性。他年少时立志苦学,近十年来睡觉不设床榻;安丙向朝廷推举他, 皇帝召他赴朝,他都加以推辞。 B.杨泰之处事认真,有原则。他察访发现蛮人入侵不需接引,便据理力争建议不应判处王壎 等人死罪,王壎等人因而被释放。 C.杨泰之疏财减税,受人爱戴。他把自己积攒的禄钱发给邻里并建立义庄来救济百姓;任职 果州时,为各县邑减税,受百姓爱戴。 D.杨泰之不怕得罪人,直言进谏。理宗召他论对时,他劝谏要广开言路;他还写信给丞相, 劝告宰相要履行好自己应尽的职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 分) (1)使吴曦为乱,而士大夫不从,必有不敢为;既乱,而士大夫能抗,曦犹有所惮。 (2)陛下以直言求人,而以直言罪之,使天下以言为戒。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 14~16 题。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辛弃疾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 百川流。鲸饮未吞海 ① ,剑气已横秋。 野光浮,天宇回,物华幽。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 尚悠悠。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 ② ! 注释:①鲸饮吞海:如巨鲸吞海似的狂饮,化用杜甫《饮中八仙歌》里“饮如长鲸吸百川”的 诗句。②扶头:形容醉后状态,谓头须人扶,化用北宋词人贺铸《南歌子·疏雨池塘见》中“易醉 扶头酒”的词句。 14.下列对本词的解说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水调歌头”是词牌名,题目中的“和”指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或体裁作诗词。 B.上阙中词人用“冰雪” 、 “百川”比喻自己的胸怀,用“剑气”寄寓着壮志。 C.下阙“浮” 、 “回” 、 “幽”等词描绘了月光浮动、天空高远、景色清幽的画面。 D.结尾写挽留友人醉在今宵,借酒排遣对朝廷收复中原的决策遥遥无期的愤懑。 15.上阙“更筹”是古时夜间计时工具,这里代指时间。下列语句中加点词使用了以工具代本体这 一手法的一项是( ) (3 分) A.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曹雪芹《红楼梦》 ) 9 B.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文天祥《过零丁洋》 ) C.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 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 16.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请结合本词和苏轼《定风波·莫听 穿林打叶声》一词,简要赏析两词家的不词风。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8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岳阳楼记》中用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诗人忠贞不移,即使肢解身体也不会改变志向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借喻与借代有别,司马迁《鸿门宴》里, “吾入关, , ,封府库,而待将军”中的 “秋毫”属于借喻。 (4)与豪放派“气象恢弘”不同,婉约派“辞情酝藉”,李清照《声声慢》中的“ ,冷冷 清清, 。乍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等句辞情悲切,意蕴无穷。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8.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①下围棋 ②荡秋千 ③抖空竹 ④放风筝 B.①抖空竹 ②荡秋千 ③下围棋 ④放风筝 C.①下围棋 ②放风筝 ③抖空竹 ④荡秋千 D.①抖空竹 ②放风筝 ③下围棋 ④荡秋千 1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①“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昭示了求真务实的精神,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们要脚踏实地, 登高自卑,决不能好高骛远。 ②在抗战年代,无数中华儿女毁家纾难,毅然走上革命道路,他们英勇不屈、剖腹藏珠的革命 精神至今还撞击着人们的心灵。 ③中国文化的隐寓比兴的手法再次显露了其传达幽微、表意真切的功能,虽羚羊挂角,无迹可 寻,又开冥发悟,洞穿透彻。 ④当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访华时,周恩来总理指出,我们应该本着荦荦大端、以礼相待、不卑 不亢的精神做好这次接待工作。 10 ⑤扶贫慈善信托具有很强的造血功能,但其发展依然任重道远,从资金规模来看,目前扶贫慈 善信托资金仍然是杯水车薪。 ⑥面对年轻同志的意见,老同志要始终保持可亲可敬、值得信赖的态度,不能满嘴官话,老气 横秋,端着架子摆谱。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①③⑥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 分) A.作为以服务公众为主的教育资源,现代博物馆应该充分发挥其社会服务职能,不仅要鼓励 寻常百姓常来欣赏,更要让学者精英来雅玩品鉴。 B.我们应当永远保持对古代文明成果的尊重和珍惜,学习经典古诗文,有助于激发我国各族 人民的爱国热情,吸引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关注。 C. 为设计一款既符合青年人口味,又能适应市场需求的手机游戏,他查阅了近一年的资料, 还进行了大量的用户调查,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D.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以“发展中的电影、多样性的文化”为主题,旨在以电影为纽 带,促进丝路沿线各国文化交流,传承丝路精神。 第 II 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校园霸凌在各个年龄段都存在, ① 。家长总说孩子还小,可是小学与初中正是一个人形成 正确价值观与道德观的重要时期, ② ,放任孩子“不懂事”可能换来将来的“苦果”。“孩子 太小不懂事”是校园霸凌事件中最有代表性、也最让人诟病的一个借口。许多霸凌事件便是被家长 以这样的借口搪塞过去,仿佛孩子小就是尚方宝剑, ③ 。在这样的放纵下孩子怎么会意识到欺 凌同学的严重性,又怎能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呢? 22.下面是某校为教师编写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而提供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撰写成一段文字介绍, 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90 个字。 (6 分) 11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日前,第三届“中国智造设计大奖赛”落下帷幕。大赛倡导的理念是:作品设计引领产业发展, 能产生深远影响;重创意更重实用,强调作品与生活的对接;重视原创,反对模仿。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选取你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启示,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12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1.C 2.B 3.C 4.B(文章写苏家桥酒后上演精彩党课一事,主要是生动展现苏家桥的学问才华,而不是写他向领 导鸣不平。作为现代“幽人” ,苏家桥是无意于名利场的。) 5.苏家桥幽隐的人生选择: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在银行工作,不求升迁,不逢迎领导;诗文俱 佳,却从不发表。(2 分) 苏家桥践履大道,守正不阿的体现:①悲悯善良,对乞丐倾囊相助;②特立独行,幽默豁达。 教书方法与众不同,成绩显著。对于大家的“行长”戏称,欣然接受,且模拟官腔招呼真行长;③ 满腹才华,饱读诗书,古诗文功底深厚,给银行领导上党课,专业精深;④重情重义,千里送友, 遥寄诗词安慰好友。(以上四点,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出任意二点给 4 分) 6.①融合文白,凝练自然,有古风。(2 分)如“其人好读书,尤擅于旧学;初时痴迷于魏晋,故 言行风度颇类于竹林人物”一句, “其人” “擅于” “痴迷于” “类于”都属于文言词汇与用法,作者 把它们大量自如地融进现代汉语中,语言就具有了古朴凝练而又自然的特点。(1 分) ②语言精练,情感浓烈,读来余韵绵长。(2 分)如“还是不忍看我独行远引,又颠沛到海安; 最后干脆一帆渡海,万里相送到了海口,次日才又独自踏上漫长归途。那时我们都是囊无余钱的人, 这样的友道深情,不啻于桃花千尺矣” ,作者先以“颠沛” “一帆渡海” “万里相送” “独自踏上漫长 归途”这些简练夸张的词句铺写苏家桥送他去海南的历程,然后用“囊无余钱”衬托苏家桥万里送 友的不易,最后以“友道深情” “桃花千尺”感慨这份友情至深难忘。一气读来,铿锵有力,情味 绵长。(1 分) 13 7.A( “与蓝领没有实质性差别的白领阶层”错,原文是“在工作的枯燥程度上和收入水平上,他 们都已与蓝领工人没有实质性的区别” ) 8.B(A.“新工人群体虽然已经失去了土地”错,原文是“伴随着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这一打工 群体正在从拥有一点农村土地的半无产阶级化的工人群体向无产阶级化的工人群体过渡” ;C.原文 有“过去,我们不难……身影”这一时间限定;“但都不难在反抗活动或者示威游行中找到他们的 身影”错,原文是“如今,中国的“新穷人”也异常活跃,从微博和各种网络传媒直至纸面媒体, 其话题遍及各个社会领域” ,并没有说参与反抗活动或示威游行;D.“可以产生社会团结和政治互 动,……”错,原文是“难以产生真正的……从而也无从……” 。 ) 9.①教育水平整体较高,工作环境相对优越。②比新工人群体有更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动员能力。 ③是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的伴生物。(答出一点给 2 分两点给 3 分,三点给 4 分) 10.①小心翼翼试探,期望她没有男朋友;②期待着她有所反应,有点失落;③突然看到“没有” , 欣喜若狂,上车后依然害羞、紧张。 (1 点 1 分,3 点 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10. C(标点应为“蜀中名儒杨虞仲之子,当逆臣之变,勉有位者毋动;言不用,拂衣而去。使得 尺寸之柄,必能见危致命” ) 11. B(“免丧”指守孝期满,除去丧服) 12. B(“建议”并未被采纳, “王壎等人”也未被释放) 13.(6 分) (1)假如吴曦叛乱,士大夫不会听从,那么他一定不敢;既已叛乱,而士大夫能够与他抗争, 他还有所畏惧。大意 2 分;“使” “既”各 1 分。 (2)陛下以直言敢谏为标准求取人才,却因为直言而加罪他们,使得天下人以进言为戒。大意 2 分;“求” “而以”各 1 分。 【参考译文】杨泰之,字叔正,眉州青神人。年少时立志苦学,有将近十年时间他睡觉不设床榻。 庆元元年参加类试,调任泸川尉,后改为什邡尉,又调任绵州学教授、罗江丞。吴猎宣谕蜀地时, 杨泰之给他致信说:“假如吴曦叛乱,士大夫不会听从,那么他一定不敢;既已叛乱,而士大夫能 够与他抗争,他还有所畏惧。叛乱,是吴曦所为;而叛乱所以得逞,士大夫(不与他抗争)所造的。 ”改任严道县知县,摄嘉定通判。白厓砦守将王壎招引蛮人侵掠利店,刑狱使臣将王壎诉诸法庭, 又牵连其他的人罪当论死。杨泰之察访得知夷都实际上靠近利店,夷都蛮人作乱,不需要接引,坚 14 决请求释放王壎等人,他的建议不被采纳,于是罢官而去。宣抚使安丙举荐他说:“蜀中名儒杨虞 仲的儿子,在逆臣发动叛乱时,劝说执政的人不要妄动;他的建议得不到采纳,于是拂衣罢官。假 如他获得些许权柄,一定会临危受命。 ”皇帝召杨泰之到朝廷参加审议,他以双亲老迈辞却。差知 广安军,还未赴任,遭父丧。服丧完毕,知富顺监。之后辞官而去,把几千缗禄钱发给邻里,又用 几千缗禄钱建立了义庄。知普州时,因为安居、安岳二县受祸惨烈,杨泰之极力请求安丙全部免除 他们的赋税。安丙又向朝廷举荐他,皇帝召他赴朝,他坚决辞却。后来知果州。踦零钱侵害百姓, 杨泰之用一年经费的赢余为各县邑减税,此法上报尚书省,于是成为规定。百姓歌颂他说:“前张 后杨,对我们恩惠无疆。 ”张指张义,由他发端,而泰之继行其后。宋理宗即位,杨泰之急促入朝 论对,说道:“陛下以直言敢谏为标准求取人才,却因为直言而加罪他们,使得天下人以进言为戒。 臣恐怕言路堵塞之后,士气会更加消沉,众人都唯唯诺诺,默默无闻,逐渐形成衰世之风,治理国 家的人为什么要安于这种状况?”皇上认为他的论对很奇异,让他任工部郎中。后来论说政事的人 相继不绝,都无所避忌,这种情形是由杨泰之发端的。诏直宝谟阁、知重庆府。他写信告别丞相说: “宰相的职责,没有比用人之道更重要的,去掉自私之心,恢宏容人的气度,审明取舍之途。 ”到 任后,风俗大变。主管千秋鸿禧观,去世。 14.D(3 分) 错在“挽留友人醉在今宵”。 15.B(3 分) A 项,须眉:男子,以特征代本体。B 项,干戈:战争,以工具代本体。C 项,骚: 诗,以专名代泛称。D 项,帆:船,以部分代整体。 16.参考答案及赋分建议:同为豪放派,苏轼、辛弃疾词风是不同的。苏词旷达,多表现在开朗豁 达的胸怀上,(1 分)《定风波》中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表现出苏轼无论是面对自然的 阴晴还是人生的荣辱,都泰然处之的胸襟和超然物外的情怀。(2 分)辛词豪放,多表现在豪迈放 纵的气势(象)上,(1 分)本词中的“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折射出了词人冲天的豪气, 表达了词人杀敌报国、收复中原的豪壮之情。(2 分) 评分建议:举两词中其它词句为例合理赏析亦可。 17.(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3)秋毫不敢有所近 籍吏民 (4)寻寻觅觅 凄凄惨惨戚戚 评分建议:6 分。每答对一句得 1 分。出现错别字或其它错误则该句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8.D 19.B 20.D 21.参考示例: (1)但小学和初中显然是重灾区 (或:但小学与初中最为严重) 15 (2)孩子需要家长帮助朝好的方向发展 (或:孩子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 (3)孩子小就可以为所欲为 (或:孩子小就可以任意妄为) 22.示例: 编写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首先要进行环境分析和自我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人定位并设置发展 目标,然后制订达成目标的操作策略,最后展开评估与信息反馈,再据此作进一步修订。 四、写作(60 分)